首都医科大学 当前位置:首都医科大学 > 正文

这些两会好声音来自首医

  • 浏览次数:31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时序更替,见证时代的脉动,值此北京两会时间,我校党委书记呼文亮、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副院长李琼、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及其他附属医院代表等参加大会。他们审议报告、讨论热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结合社会民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多方面内容建诤言、献良策,认真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履职尽责。一起来听这些来自首医的两会好声音。

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刘均娥

1月21日上午,第十六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系统,全面、详实地回顾了2023年工作,明确了2024年重点任务: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育城、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城乡融合大城市带动大京郊。报告深入人心,催人奋进,各行各业都能从中找到发展的信心和动力。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围绕深化健康北京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我提交了以下5个建议:关于建立“首都健康教育网站”为民众提供权威健康信息的建议;关于推动社区主动健康整合照护模式构建的建议;关于改革和完善安宁疗护服务收费项目和支付模式的建议;关于恳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适时调整“外培计划”招生方式的建议;关于有组织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农工北京市委委员、首医大支部副主委、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副院长 李琼

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北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其中“一关接着一关闯,一仗接着一仗打”的表述更是生动诠释了成绩取得的来之不易。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思路清晰,任务安排明确,更加关注民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也更值得期待。作为来自高校的市人大代表,近年一直比较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注意到北京通过引导和支持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还存在着集团化办学的准入标准有待优化、集团化办学的评估机制有待完善、集团化办学的覆盖范围仍需扩展等问题。为此,在会议期间提交了代表建议,建议在全市范围推广和借鉴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的“海淀经验”,对集团化办学成效组织开展评估;将对集团化办学成效的评估结果与动态退出机制相结合,提前谋划应对人口之变带来的学位需求变化,努力实现北京各区域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合理布局。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姜利

北京市政协的两个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文字精准凝练,内容客观务实,展现了届首之年的新气象。对于2024年的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六个坚持”,强调了“坚持先调研后协商,不调研不协商”,把握履职建言的正确政治方向,聚焦新时代首都发展重大问题。通过市政协一年来的履职工作,我个人也是收获颇丰。不断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视野,理论水平也得到提升。深入一线调研,参加了“数字赋能医疗”“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活动,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现状、问题点及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今年的政协二次会议上,针对养老中的医疗问题,通过前期调研,我提交了《关于推进护理院/护理中心建设》的提案,为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的北京提出医务工作者的建议。

图片1.jpg

市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卢长林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建言献策,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政协委员我提交了10多项意见和建议(含提案),均为当下社会普遍关切和民众诉求集中的议题,得到了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反馈。特别是针对当下养老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助力相关部门理顺和解决了现阶段养老的均衡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拓展了视野,增加了智慧,增容了参政议政综合能力,提高了咨政建言水平。注重抓住民众诉求的热点问题,充分调查研究,积极建真言、献良策,特别是把养老和医养融合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优化和构建了有温度、有效度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我国养老服务的第一岛链构建。同时针对加快和鼓励辅助生殖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科学建议,得到北京资政的高度重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为政协提出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发展作贡献,为百姓生活谋福祉。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助理 黄爱萍

会上,我认真聆听了魏晓东主席作的政协工作报告,回顾一年来的履职经历,感慨颇多。通过“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的读书群学习,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教育等方方面面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凝聚了共识。在市政协医药界别专委会的带领和组织下,我参加了“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议题小组赴通州区、海淀区和房山区研讨会,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发展恳谈会,民生建设民主监督组专项民主监督等活动;参加了市互联网医疗推进落实情况系列调研活动;参加了北京议事厅/健身地图宣传片录制等。通过学习调研,更深刻地理解了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和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将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倪鑫(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我现场聆听了殷勇市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儿科医学事业的高度重视,备感振奋。我对报告中三个方面的内容尤为关注。一是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卓越青年科学家和杰出青年人才。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也在积极引进人才,已经面向全球发布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二是深化健康北京建设。北京将建立9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全科医师培养质量。强化儿科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门诊。会上,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儿科诊疗体系,优化儿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议案》,针对北京市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高质量儿科人才队伍体系尚未健全、同质化儿童药品可及性不足、儿科医疗服务供给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三是加快推进“新两翼”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从2015年起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成为首家推行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患者不动医生动”的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在保定看儿科跟在北京看差不多,大大缓解了保定及周边患儿看病难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 向莉

作为一名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临床医师,工作在儿童医疗最前线的人大代表,我在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和重点工作情况汇编的过程中,深切关注“强化儿科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门诊”被列入2024年政府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市政府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达成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举措。作为亲历2023年冬季儿童呼吸道感染患病激增时段的一线医师人员,我为市全域儿童医疗服务保障岗位的同行们协同作战、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保障人民健康的场景所感动。未来要大力推进儿科服务体系建设,使之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群众需求相匹配,进一步实现卫生健康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作为市人大代表,我将更加深入和更加广泛地走进基层,与同行携手,积极调研倾听,强化沟通,在如何优化儿科医疗资源布局,如何推进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如何提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建议,为健康北京建设贡献集体智慧和力量。

市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王刚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我作为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摆脱疫情的桎梏,北京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恢复,令我感到十分振奋。新的一年,作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代表,我将继续关注大众的精神健康,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抑郁障碍问题。呼吁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青少年心身健康,推动建立学校内的抑郁相关问题常态化筛查机制,早期识别干预高风险个体,预防疾病发展和自杀自伤等严重后果出现。探索数字疗法在青少年抑郁障碍筛查、干预和疾病管理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以数字疗法技术优势弥补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提高筛查的可持续性和评估干预的可及性、标准化。

通过一年来的履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大代表”身份是人民赋予的光荣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2024年,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各项部署,立足本职、聚焦民生、深入调研、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为提高全社会精神健康水平,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阴赪宏

作为市政协委员,今年我提交了《完善首都医学创新体系,推进北京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提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因而,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有脑血管、慢性肾脏病、心血管、艾滋病糖尿病等7家临床研究中心,其中北京市属医疗机构仅有3家,无法覆盖北京市优势学科。建议尽快针对重点人群、老年、妇幼和重大慢性病等,分期分批遴选和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推动医学研究与创新,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另外,配套启动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工程”,遴选有潜力的学科和专科,加大临床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团队加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造条件。作为首都医疗卫生领域的工作者,要为首都医疗卫生事业讲真话、谏诤言、出实招、献良策,围绕“国之大者”的首都工作,协商议政、凝聚共识,为民发声,造福人民。

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清泉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自己所关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层面更加有抓手了。比如在医疗这一块提出要加强医学中心的建设,针对中医药提出了“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四个字说明还有具体推进的事、能落地的工作,这样就真正有了强有力的抓手。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倾听群众需求,发挥中医药特色,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热心人”,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名医者,要始终恪守“大医精诚、匡时济世”的高尚情怀。要全力创建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水平,聚力建强中医优势专科,促进中西医协同共进。通过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才能真正把中医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影响世界医学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名管理者,“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在不同的角色间始终不变的就是那颗“为良医”的赤子之心。追求做一个“明医”,要明医理、明方药、明人情。积极担当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宽街精神,以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向着建设“行业首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总体目标,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接续奋斗。

肩负着时代使命、承载着人民重托,履职尽责不仅关乎首都发展的方向,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北京两会期间,我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发出首医声音,为深度服务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贡献力量。



0.181402s